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栏 >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关于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建设服务机器人示范区的建议》的答复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关于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建设服务机器人示范区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11-08 21:51

 现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关于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建设服务机器人示范区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人才队伍总量有了明显提升,自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招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55个,高层次创新团队83个,高层次创新人才811人,院士13人,千人计划专家24人,万人计划专家5人,长江学者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8人。覆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物联网、医疗卫生、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产业,高层次人才比重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认真落实政策待遇。积极开展人才项目评审工作。切实兑现落实好引进人才的政策待遇,及时足额兑现相关扶持资金,做好人才项目跟踪、监管及评估等全过程服务。按照《黑龙江省人才引进政策》(日办发〔201536号)规定,积极组织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认定评审工作。2015年、2016年经过严格评审、现场考察,共20个创业团队,52个创新团队和142名创新人才被认定为黑龙江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给予相应额度的科研经费,其中涉及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创业团队10个,创新团队5个,创新个人29名。2015年被认定为高层次创业团队的黑龙江好帮手机器人有限公司闫鹏团队获得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高层次创新团队黑龙江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王杰高团队获得团队资助资金50万元,高层次创新人才黑龙江中邦网络有限公司刘治获得科研经费10万元。2016年认定为高层次创业团队的黑龙江坤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黄兴中团队获得创业启动资金500万元,高层次创新团队黑龙江众生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罗立群团队获得团队资助资金50万元黑龙江创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孙天杰获得科研经费5万元等。2017年共7个创业团队、31个创新团队和58名创新个人进入初选名单,其中涉及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创业团队10个,创新团队5个,创新个人29名。如黑龙江点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邹斌创业团队、黑龙江海卓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院李剑锋创新团队、曙光云计算技术(黑龙江)有限公司聂华创新个人等人工智能相关项目都被认定为初选名单。

(二)积极努力招引人才。一是广泛征集人才需求。广泛发动,全面挖掘人才需求,做好高层次人才需求调查和分析,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实现精准招引。2018年全市共征集人才项目需求信息628项,涉及海洋经济、医疗卫生、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其中有关人工智能类创新创业项目31项,人才需求岗位12个,需求人数达98人。将所需人才项目按所属领域梳理分类后,分别发送较强专业方向的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将现代农业类发给黑龙江农业大学科研处,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类发给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智能制造类发给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增强了招引的针对性。二是精准对接引进人才。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点对点精准引才,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热情请进来,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海上智能装备创新研究,打造国内一流开放式海上智能装备试验研究基地。与黑龙江籍在外人才王玉玺就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进行积极洽谈。积极走出去,组织海汇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汽车领域相关企业赴西南大学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对接考察,为加快培育我市龙头汽车企业提供智力支撑。

(三)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认真做好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管理服务工作,人才创新发展院入院人才达102人,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人才32人,企业发展研究院完成首次职称评聘工作,有2人获得教授资格,2人获得副教授资格。推荐黑龙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高新区申报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推荐用人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航空院士工作站落户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为黑龙江省航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人才支撑和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中国技术交易所与岚山区共建中技所(黑龙江)智能制造产业园

结合您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优化升级人才政策。配合市委组织部,在做好人才环境及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人才政策体系进行完善升级。一方面,对“女婿”的政策要升级提档,提高含金量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儿子”的政策要完善补齐,做到内外一般高,努力留住人才。在总结三年招引工作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重点从扩范围、提标准、转方式、强服务四个方面对政策进行完善升级。

(二)加快引进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一是进一步摸清人才项目需求情况。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布局,汇总整理企事业单位管理经营人才需求信息,编写发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高校毕业生需求目录,精准招引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优秀人才。把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引进政策及人才项目需求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打包发布,并向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推介,广泛寻求合作。二是进一步丰富招引形式。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针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继续组织赴南京、西安等城市开展“百企访名校”系列活动,帮助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同时搭建我市企业与高校合作共赢的桥梁。依托“黑龙江-名校人才直通车”“海洽会”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黑龙江发展三是进一步拓宽招引渠道。直接引才社会化引才相结合,逐步设立一批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国内重点城市引才联络站,将引才触角延伸到海内外相关人才集聚的城市、院校。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大力引进知名中介组织和猎头机构,加快建设黑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努力争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围绕重点行业领域人才需求,帮助引进包括高端管理经营人才在内的急需紧缺人才,构建多方参与引才大格局。对符合黑龙江省人才引进政策规定,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别支持。

(三)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做好各类人才载体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一流平台。一是共建科技研发机构。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对接合作。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和服务工作。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充分发挥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技师学院、黑龙江航海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相关专业优势较强的高校、院所,引导企业就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进行联合攻关与技术交流。出台《黑龙江省专家服务基地管理办法》,探索设立市级专家服务基地,为专家发挥作用服务基层搭建平台。

一是加快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出台《黑龙江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优化人才服务窗口,为我市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发挥好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作用,落实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为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二是体现人文关怀,做好专家休假考察和健康体检工作,丰富休假考察内容,完善健康档案,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健康保障。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介,加大对人才工作品牌、优秀人才事迹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用才留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