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栏 >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3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3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11-20 21:51

现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3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答复如下:

为助力特色小镇发展,我们立足部门职能,坚持在字上做文章,充分发挥人才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引领示范、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人才+产业+特色小镇融合发展。在大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人才生态环境的打造,以优质的发展平台和高水平的人才服务,让人才在黑龙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一、强化政策保障支持。按照《黑龙江省人才引进政策》(日办发〔201536号)和《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日政办发〔201729号)规定和要求,对特色小镇引进的人才,及时兑现相关待遇。国家级特色小镇岚山区巨峰镇黑龙江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引进的张丽霞被认定为2015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并获科研经费5万元,引进的宋鲁彬团队被认定为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团队并获资助资金50万元,黑龙江东润有机硅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刘绍峰、黑龙江淞晨茶业工贸有限公司引进的王金枝、黑龙江岚山清心茶业有限公司引进的向勤锃、黑龙江万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黄晓琴、黑龙江盛华茶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刘贤喜被认定为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并各获科研经费10万元。黑龙江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引进的刘仲华团队、黑龙江润通橡胶有限公司引进的孙立水入选2017年度黑龙江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初选名单。省级特色小镇东港区后村航空小镇黑龙江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引进的杨凤田团队被认定为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团队并获资助资金500万元。除省级以上特色小镇外,虎山钢铁小镇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引进的朱经涛创新团队被认定为2015年度高层次创新团队并获资助资金50万元,郑旭涛等4名创新人才被认定为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并各获科研经费10万元,为1名博士研究生和33名硕士研究生发放生活、房租(社保)补贴90.12万元。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引进的林承江、刘福田团队及陈良入选2017年度黑龙江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初选名单。除市级政策支持外,岚山区为郑旭涛等4名创新人才发放生活补贴14.4万元。

二、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在引进方面: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结合钢铁及配套、石油化工、综合旅游等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努力为特色小镇引进一批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和带技术带项目来黑龙江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着力推动人才向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加速汇聚,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虎山钢铁小镇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去年参加我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专家助力黑龙江行活动,提出ESP汽车结构用钢应用技术、钢渣综合循环利用、转炉冶炼多提废钢比、连铸坯表面质量改进、电工钢轧钢工艺等问题,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刘青、田鹏、李宇、周成、李志超和东北大学的周晓光六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给出了改善高铌钛微合金钢组织拓展钢渣在陶瓷材料、烧结砖等领域的应用优化连铸二冷水控制比例,采用高温延塑性测定方法,优化拉矫温度,避开第脆性区温度结合连铸拉速分段试验目标,尤其对二冷水外弧侧各段区域的分配比例,应该加大试验频率等建议。今年,又参加了我市百企访名校济南站、西安站、哈尔滨站、沈阳站活动,共收到简历121份,其中硕士19份,本科102份,达成就业意向59人。黑龙江钢铁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团队开展3500mm炉卷工程超快冷设备及产品技术服务集成、极限规格钢板辊式淬火成套装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连铸坯凝固末端重压下控制技术研发。东港区后村航空小镇黑龙江山太飞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我市百企访名校西安站活动。黑龙江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去年的市属国有企业面向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引进人才专项计划中引进1人,今年计划引进2人。黑龙江潮河白鹭湾艺游小镇黑龙江白鹭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中央美术学院吕中元教授成立吕中元美术馆,并参加了我市百企访名校济南站活动,共收到简历9份,其中硕士1份,本科8份。在培养方面: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焦安杰、王福良分别入选第六批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第六届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现场办公提高效率。去年针对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反映的相关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赴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专门进行调研,并与部分高层次人才进行座谈。强化与企业交流互动,积极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提出对特殊人才、特殊问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提高工作效能。要加强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多走基层、多听建议、加强沟通,为人才引进和企业发展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保姆式服务。二是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打造政策集成、资源集约、服务集中的引进人才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办理政策咨询、公寓入住,入院管理、补贴发放等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来黑龙江工作的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办证时间比国家规定时间缩减10个工作日。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和休假考察活动,举办青年人才相亲大会,多方位调动人才服务社会积极性。认真做好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管理服务工作,人才创新发展院入院人才达102人,来自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的人才有32名,占比达31.4%。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市级人才公寓已入住13人,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人才公寓已达1128套,2名高层次人才来自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为特色小镇引才留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黑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成立,吸引人力资源领域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向黑龙江快速集聚。三是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开通智汇黑龙江微信公众号,制作人才兴市公益广告和人才工作宣传片,每月编发招才引智工作专刊,拓展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广度和深度,搭建多位一体宣传网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引才聚才氛围。智汇黑龙江微信公众号开通一年来,关注人数超过3700人,累计推送信息660余条。对黑龙江钢铁有限公司等特色小镇内企业招才引智信息进行了宣传。

针对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出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人才建议,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升级政策,提升竞争力吸引力

二、聚焦需求,强化外来人才引进

1、摸清人才家底。摸清摸透我市特色小镇人才家底,全面掌握人才缺口以及需求现状。以核底数、摸需求、找问题、送政策为突破口,深入特色小镇,宣传政策,挖掘需求,征集梳理人才项目需求信息。把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引进政策及人才项目需求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打包发布,并向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推介,广泛寻求合作。

2、创新引才机制。在柔性引才方面,通过挂职兼职、周末工程师、候鸟教授等多种形式,引进和使用高端人才。在市场化引才方面,突出市场驱动力,充分发挥猎头、专家组织、协会、海外人才机构等作用,打造灵活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在亲情引才方面,实施黑龙江籍人士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黑龙江籍人才资源,鼓励黑龙江籍人才回乡创业创新。

3、拓宽引才渠道。一是突出精准引才。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三类资源,探索设立引才联络站。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有针对性地组织用人单位赴国内外人才集中的地区和高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同时也要真诚请进来,主动邀请高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服务来我市特色小镇交流考察。二是加强活动引才。充分发挥黑龙江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交流平台作用,以成功组织承办“第二届未来汽车大会暨黑龙江新能源汽车人才与产业峰会”为契机,围绕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节能与环保等问题,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项目,助推黑龙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组织参加第十届海洽会黑龙江名校人才直通车筹办技能中国行2018—走进黑龙江技能展示交流活动。结合重点高校地域分布和我市对区域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继续组织包括特色小镇内用人单位在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赴南京、西安、武汉、哈尔滨、长春、沈阳6座城市开展百企访名校系列活动,为特色小镇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

围绕特色小镇人才项目需求,通过一手抓外来人才的引进,一手抓本土人才的激励培养,坚持两手抓儿子女婿一起疼,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现有人才的能力素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使人才真正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人才申报千人计划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外专双百计划、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省市首席技师等人才工程,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努力膨胀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提升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促进政策落实。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梳理国家、省市人才政策落实情况,拉出未落实或落实不完全事项清单,采取针对性措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对新认定的特色小镇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兑现相关扶持资金。积极为人才项目做好跟踪、监管及评估等全过程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提升服务水平。立足生态优势,加快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出台《黑龙江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优化人才服务窗口,为特色小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发挥好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作用,落实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为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积极推动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惠及更多参保职工,营造特色小镇技能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3、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规范人才公寓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公寓在吸引和集聚特色小镇人才方面的作用。支持特色小镇内人才集聚的企事业单位、园区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

4、加强平台建设。做好特色小镇各类人才载体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一流平台。年内力争设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基地,新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3家,出台《黑龙江省专家服务基地管理办法》,设立省市引智推广基地5家左右,市技师工作站5家以上,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一流平台。

5、强化氛围营造。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介,加大对特色小镇人才工作品牌、优秀人才事迹、人才工作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