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栏 >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9号提案《关于加快科技人才工程建设 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答复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9号提案《关于加快科技人才工程建设 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11-24 21:51

现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9号提案《关于加快科技人才工程建设 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人才队伍总量有了明显提升,自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招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55个,高层次创新团队83个,高层次创新人才811人,院士13人,千人计划专家24人,万人计划专家5人,长江学者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8人。大批人才的快速集聚,增强了黑龙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力支撑。

一、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一是聚焦产业引才。紧扣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信息产业、现代农业、医氧健康等十大重点产业,通过直接引进、挂职兼职、技术顾问、假日专家等方式,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黑龙江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引进英国皇家工程院赵华院士开展无人飞机发动机和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黑龙江广信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年千人计划专家赵英杰就二维高分子材料进行积极对接。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黑龙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耶鲁大学郭建侃教授就肾病新药及黑龙江省创新药物综合性服务平台项目进行积极洽谈。在现代农业方面,黑龙江翰林春茶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洽谈茶叶新品种研发相关事宜。在医养健康方面,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黑龙江国医坛国际养生城有限公司就发展智慧康养产业与国医大师王世民签约合作。二是依托活动聚才。组织承办了中科院“普惠计划”黑龙江专场对接会、“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专家助力黑龙江行”、韩国高端专家黑龙江行、第二届未来汽车大会暨黑龙江新能源汽车人才与产业峰会等各类大型人才项目对接交流活动,促进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要素深入对接。组织开展“百企访名校”系列活动,先后组织黑龙江钢铁、五征集团、黑龙江港集团有限公司106家次用人单位赴济南、西安等5座城市的11所高校举办对接推介和校园招聘活动,发布岗位需求1512个,收取简历1206份,达成就业意向372人。三是精准对接求才。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三类资源,构建需求+技术+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协调互动的精准招引工作机制。以核底数、摸需求、找问题、送政策为突破口,深入各区县园区、企事业单位,宣传政策,挖掘需求,广泛征集人才项目需求。2018年全市共征集创新创业人才项目626项,其中包括创新项目96个、创业项目26个、高校毕业生需求504项,按人才项目所属领域分类,向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推介,广泛寻求合作。

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一是落实政策待遇,强化人才项目跟踪推进。为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切实兑现落实好引进人才的政策待遇,按照《黑龙江省人才引进政策》(日办发〔201536号)规定,积极组织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认定评审工作。2015年、2016年经过严格评审、现场考察,共20个创业团队、52个创新团队、142名创新人才被认定为黑龙江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给予相应额度的科研经费,2017年共7个创业团队、31个创新团队、58名创新个人进入初选名单。累计为各类人才项目兑现扶持资金1.52亿元。二是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中对于高层次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的奖励政策。为促进各类平台载体在黑龙江落地发展,2017年新设立25个省级平台载体,11个市级平台载体,拟奖励资金395万元。

三、做强人才载体平台。一是大力支持各类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和发展。支持符合《黑龙江省人才引进政策》规定的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和发展。黑龙江生物科技研究院束怀瑞院士工作站成功入2018年黑龙江省院士工作站(第一批)备案名单。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与我国著名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牵手成立院士工作站,将探索建设国内先进的消化道疾病风险管控与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早治“黑龙江模式”。推荐黑龙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高新区申报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推荐用人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航空院士工作站落户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为黑龙江省航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人才支撑和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中国技术交易所与岚山区共建“中技所(黑龙江)智能制造产业园”。出台黑龙江省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以高精机械加工、传统技艺传承、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依托大中型企业、行业(部门)、技工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建立技师工作站。二是强化引才工作站建设。与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等海外机构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加快推进海外引才工作站建设,海外引才工作布局初步形成。三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颐高集团签署黑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合作协议。积极组织参加2018亚太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博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通过宣传推介,近60家来自全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意愿入驻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其中包括上海外服、HRoot、猎聘等国内100强机构。

四、建立人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等23单位组成。在重大人才项目对接活动中,同时参与,共同推进。在2017年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认定评审、项目考察工作中,协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一起参与。二是健全优化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事业单位市人才开发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加大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力度,健全优化科室工作职责,专门成立了项目服务科,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联系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积极争引科研人员来黑龙江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争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黑龙江设立实体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孵化机构,协调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部门做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负责联系市招商局,及时掌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人才需求。

五、优化人才服务发展环境。一是认真做好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两个“蓄水池”作用,切实解决引进人才身份编制、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问题;人才创新发展院入院人才达102人,企业发展研究院完成首次职称评聘工作,有2人获得教授资格,2人获得副教授资格。二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解决人才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1128套,其中市级人才公寓225套已经全部装修完毕。2018黑龙江省人才公寓正式启用,印发了《黑龙江省市级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和《关于组织黑龙江省市级人才公寓入住工作的通知》。黑龙江省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带头人、原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董双林教授等13名高层次人才入住。才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为各类人才办理政策咨询、公寓入住、入院管理、补贴发放等业务,

结合您所提出的加快人才工程建设,深入推动“人才兴市战略”,提高人才工作重视程度,抓好政策文件落实,做大做强人才载体平台,构建优质环境,突破科技创新和人才短板的建议,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引才力度一是优化人才政策。配合市委组织部,在做好人才环境及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人才政策体系进行完善升级。一方面,对“女婿”的政策要升级提档,提高含金量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儿子”的政策要完善补齐,做到内外一般高,努力留住人才。在总结三年招引工作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重点从扩范围、提标准、转方式、强服务四个方面对政策进行完善升级。二是丰富招引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继续组织赴南京、西安等城市开展百企访名校系列活动,帮助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同时搭建我市企业与高校合作共赢的桥梁。 “依托黑龙江-名校人才直通车”“海洽会”“技能中国行2018—走进黑龙江等大型活动,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来黑龙江创新创业。三是拓宽招引渠道。直接引才社会化引才相结合,逐步设立一批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国内重点城市引才联络站,作为宣传推介黑龙江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窗口和纽带。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大力引进知名中介组织和猎头机构,加快建设黑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努力争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围绕重点行业领域人才需求,帮助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多方参与引才大格局。对符合黑龙江省人才引进政策规定,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别支持。

二、搭建平台载体,助推人才发展。做好各类人才载体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一流平台。一是共建科技研发机构。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对接合作。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和服务工作。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充分发挥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技师学院、黑龙江航海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相关专业优势较强的高校、院所,引导企业就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进行联合攻关与技术交流。出台《黑龙江省专家服务基地管理办法》,探索设立市级专家服务基地,为专家发挥作用服务基层搭建平台。三是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着眼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大军。加强技师工作站平台建设,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联盟机制,积极争创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集训基地、黑龙江技工教育特色名校。

三、优化管理服务,确保留才扎根。一是力促政策落实到位。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梳理国家、省、市人才政策落实情况,梳理出未落实或落实不完全事项清单,采取针对性措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对新招引的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兑现相关扶持资金。积极为人才项目做好跟踪、监管及评估等全过程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强化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申报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人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黑龙江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并按政策给予扶持奖励。三是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立足生态优势,加快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出台《黑龙江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优化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发挥好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作用,落实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为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积极推动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惠及更多参保职工,营造技能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四是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规范人才公寓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公寓在吸引和集聚人才方面的作用。支持人才集聚的企事业单位、园区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